插畫家懶嵐(lanlan)擁有自幼學畫、大學主修室內建築的背景,畫筆本該是她最熟悉的夥伴。然而,畢業後投身商界,她坦言,「完全忘了自己還會畫畫,忘了自己擁有這美好的技能及抒發管道。」直到今年,一個偶然的契機,讓她與畫筆久別重逢,本文將帶您一起走進她用感性構築的世界。
麵條人的奇幻漂流:重啟創作的偶然
一切的起點,始於一個怪夢和一本舊筆記本。懶嵐分享道:「今年情人節前一天做了個怪夢,找舊筆記本記錄,偶然發現大學畫的麵條人。」這個出於好玩上傳至社群的塗鴉,意外地觸動了身邊的朋友,「朋友們看到後都想要我麵條人在帆布袋上,就這樣開始了重啟畫畫的旅程。」
從最初的黑白線條,到應親友要求而生的彩色作品與故事,這份來自外界的肯定成為了最強大的推力。「感謝親友的支持與稱讚,讓我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累積了上百件小作品,讓我打從心裡的感到滿足。」對懶嵐而言,這次回歸不僅是拾起一項技能,更是重新認識自己。年歲的增長讓她更能清晰地描繪內心世界,「越能夠理解自己想要的世界,自己創造。」在當下浮躁的環境中,她為自己找到了一方淨土,並確立了創作的核心——「『把浪漫留給插畫』是我在創作時的心境。」她說,「我很幸運的下班後就能進入屬於自己的浪漫世界;創造不存在的空間、畫我想吃的甜點、畫到哪我就到哪。」
手繪的溫度:不可取代的堅持
在數位繪圖普及的時代,懶嵐選擇了最質樸的方式。她偏愛厚磅(300gm)的紙張與麥克筆,因為「畫出來的作品比較有感覺」。這份堅持,源於一段深刻的個人經歷。大學時雖學過電繪,但一場重病導致視神經受損,醫生不建議她長時間使用電腦,這也成為她畢業後未繼續從事設計的原因。
然而,身體的限制反而讓她更深刻地體會到手繪的價值。「純手繪是相對費時也費工還佔空間⋯可是手繪的溫度我相信還是不可被取代的。」她享受著不同筆款、紙張與力道碰撞出的火花,「我個人挺享受各種筆款、因力道不同、呈現多樣變化的筆觸;而紙類因厚薄度差異畫出來的風格也不盡相同。上述的元素讓我的每一幅畫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份對媒材的熱愛與探索,甚至演變成一種自信的挑戰:「這次出國旅遊已經不帶鉛筆及橡皮擦,每一幅都直接下筆不打草稿了。」
在她的作品中,最特別的或許是《A Café View Above Water》。她形容,「這幅畫是我第一次正式使用水性+壓克力性質的麥克筆所創作的作品,手法則是用油畫的手法去呈現,這幅畫結合了麵條人、自創的空間、遠景,我覺得算是第一幅完整的作品。」然而,當被問及最珍愛的畫時,她給出了一個充滿動態的答案:「最珍愛的畫,可能是下一幅吧!我每天畫完都覺得『今天畫的是最棒的一幅』。」
旅行的養分:將世界收進畫布
重拾畫筆,也徹底改變了懶嵐觀看世界的方式。「因為重拾畫筆了,看風景、建築、傢俱、細節會有不一樣的解讀方式;會自動在腦中解構及想像顏色安排。」過去走馬看花的旅行,如今成為一場靈感的蒐集之旅,「以前出國只是走馬看花,現在看到美好的人事物,都想畫下來。」
歐洲,特別是阿姆斯特丹,成為她源源不絕的創作素材庫。「歐洲建築是我所愛,尤其阿姆斯特丹:顏色繽紛、建築設計風格鮮明、花草茂盛、每家門窗、磁磚、擺設都各有特色,令人目不暇給。這些元素都是養分,都是我回家後的創作素材。」
這份將生活與旅行化為創作的習慣,也為她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機遇。在一次瑞士旅行中,她隨手畫下的兩幅用餐圖,因在社群上標註了地點,而被五星級飯店 Baur’s 注意到。對方私訊希望能收藏她的畫作,整個過程簡單而純粹。「其實是蠻單純的互動;他們看到我分享的圖後私信留言,我就給了,有人欣賞我的作品並想擁有,對我來說就已經很棒了。」
感性的未來:在畫中釋放能量
對於未來,自稱「插畫小白」的懶嵐沒有設下太多框架。她坦言,「我目前想確定我的畫風(朋友說我畫風很明顯,我自己反而看不出來)。」相較於理性的規劃,她更渴望在創作中探索內在的感性。「我想放下自己的理性面,在畫畫中釋放多點感性的能量。」
她對未來抱持著開放而熱情的態度,向世界發出邀請:「我歡迎各種合作方式、讓我可以發揮,一起目睹我可以畫出什麼樣的作品。」從一次偶然的發現,到如今全心投入的創作,懶嵐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願意,任何時候都能為自己創造一個浪漫的世界。
相關資訊
- 藝術家 |懶嵐 lanlan
- Instagram |@lanlan_illustrations(https://www.instagram.com/lanlan_illustrations)
- Threads|@lanlan_illustrations(https://www.threads.com/@lanlan_illustrations)
RosyArts|收藏每一道手作光
想看更多創作故事?點這裡 ➜ 探索更多手作創作者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