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Guqin] 千年琴韻:全面解讀古琴藝術與文化 | 古琴介紹、古琴教學、古琴演奏、古琴種類、古琴古箏差別

by RosyArts

古琴,作為中國傳統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擁有超過三千年的悠久歷史,被譽為「琴棋書畫」之首。本篇文章將帶您走進古琴的世界,深入探索它的起源、歷史、結構、彈奏技巧、音樂特點以及名曲,並提供選購與學習指南,讓更多人了解這門古老的藝術,感受它「清、微、淡、遠」的獨特魅力。

古琴是什麼?

古琴介紹

古琴是一種傳統的中國弦樂器,擁有超過三千年的歷史,並且被譽為「中國音樂的祖先」,孔子、諸葛亮、歐陽修、宋徽宗等皆善彈琴,歷來為達官顯貴與文人雅士必學習的「雅樂」。

古琴通常由七根弦構成,音色深沉、清澈,能夠表達細膩的情感。形狀大多為長方形,琴身由木材製成,表面通常會雕刻簡單的裝飾圖案。彈奏時,琴師用指尖輕撫弦線,並運用不同的技巧,如指法、摳弦、捏弦等,來改變音調和音色,讓音樂表現出豐富的層次和深度。

古琴的音樂主要是獨奏形式,音樂風格悠揚、安靜,並富有哲理性。它與中國的儒家思想、道家文化以及文人精神緊密相連,常被視為修身養性、反思內心的工具,為士人文化的一部分,並與詩詞、書法等藝術形式相互融合,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元素之一。

古琴
古琴

古琴起源

古琴的起源可追溯至五千多年前的中國,最早的弦樂器雛形出現在夏商時期。根據史料記載,古琴最初主要用於祭祀、宗教儀式和宮廷音樂,並未普及到民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在周朝,古琴逐漸進入貴族文化,成為士人修身養性、表達自我思想的重要工具。

古琴的名字源自於「琴」和「古」兩個字,古之「琴」即今之「古琴」。根據《周禮》的記載,古琴是「文人雅士的樂器」,並強調其在儒家文化中的角色,是一種內修與外教的象徵,自古以來「琴棋書畫」並稱於世,而其中的四藝之首「琴」指的就是古琴,可見古琴的重要地位。

孔子學琴

古琴歷史

古琴的歷史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在春秋戰國時期,古琴開始從宮廷音樂向士人文化過渡,並且進一步融入儒家思想。此時的古琴不僅僅是音樂表達工具,更是文人修身養性、表達哲理的方式。儒家學說強調修身齊家,這使得古琴成為貴族和學者的文化象徵。

到了唐宋時期,古琴進入了它的全盛時期,成為文人雅士的必備之物。許多古琴名曲和名家在此時期誕生,並對中國音樂史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一時期,古琴的音樂風格逐漸成熟,演奏技巧和藝術表現形式也達到高峰。古琴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他領域,如詩詞、書法、繪畫等,密切結合,構成了文人生活的重要部分。

進入明清時期,儘管古琴在宮廷中的地位開始下降,但它仍然是文人生活的核心元素。古琴音樂逐漸走向民間,出現了許多不同的流派,並且大量的琴譜被印刷出版,並在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保持重要地位。

隨著現代音樂的發展,古琴的演奏逐漸減少,但它在當代仍然受到重視,2003年,古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誌著這一古老樂器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地位得到了國際認可。如今,古琴不僅被視為中國文化的瑰寶,也是全球音樂愛好者和文化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對象。

古琴與古箏的差別

古琴古箏
外觀通常為長方形,琴身較扁平,表面簡潔,長度一般在120公分左右。它擁有七根弦,弦的材質較為簡單,且沒有音箱。體積較大,形狀像彎月,琴身通常長約160公分,擁有21根或更多的弦,並且有共鳴箱來增強音量。古箏的弦較緊,音色明亮且音域寬廣。
演奏方式演奏者通常使用指甲或指腹輕撫弦線,注重音色的細膩變化,強調內心的表達,音樂風格寧靜、沉穩,適合獨奏。多由演奏者用手指彈撥,運用撥片或直接撥弦,演奏起來節奏感強烈,旋律跳躍,既可以演奏獨奏曲目,也可進行合奏。
文化背景長期與中國文人文化、儒家思想有關聯,是修身養性和內省的工具。更多出現在民間,音樂風格多樣,且較為活躍於社會娛樂和大型演出中。
古箏

古琴演奏

古琴譜

古今中外有很多種樂譜種類,可以粗略歸納為兩大類:一種是以表達音階高低、節奏快慢為主的譜,例如五線譜;另一種是以表達樂器的演奏技巧為主的「手法譜」,古琴譜就屬於這一類。

現在最常用的古琴譜是減字譜,以指法為主,詳細記錄了演奏技巧、弦序和徽位等內容。減字譜是從早期的文字譜演變而來,以前的文字譜主要用漢字詳細記錄音高、節奏、指法和弦位,但由於記錄方式繁瑣,學習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理解和記憶。為了簡化記譜,唐代末期開始出現減字譜,將文字譜中的部分文字簡化為符號,專注於指法的記錄,便於學習和記憶。

由於指法繁多,古琴譜中大約有1070個代表指法的減字。常用的指法並不多,因此這種譜式至今仍廣泛使用。最早的減字譜可追溯至南宋,並在明代得到進一步發展。明代的《神奇秘譜》是最早的減字譜集之一。

除了減字譜外,古琴譜的其他記譜方式還包括文字譜、符號譜和工尺譜等。雖然這些記譜方式在古琴的發展過程中曾有過重要地位,但如今,減字譜已成為最主流且實用的記譜法。

古琴譜
減字譜範例 取自今之古琴

古琴音色

古琴基本的出聲方法有三種:

  • 散音:即空弦音,右手撥弦,左手不動,聽起來會有較長的餘音。
  • 泛音:用左手輕輕觸摸弦的徽位,再由右手撥弦,音色清脆悠揚。
  • 按音:左手按弦來改變音高,右手撥弦發聲。按音也可進行揉弦或滑音(走手音),使音色更加豐富。

古琴彈法

右手主要用來撥弦,有八種基本指法:

  • 內向指法:如擘(大指)、抹(食指)、勾(中指)、打(名指)等。
  • 外向指法:如托(大指)、挑(食指)、剔(中指)、摘(名指)等。

常用的特殊指法有:

  • :快速連挑兩弦。
  • 小撮、大撮:同時撥兩根弦的指法。
古琴右手指法 取自思瑤的古琴

而左手主要用來按弦並進行變化,常用指法包括:

  • 按音指法:通常使用拇指和無名指,低音弦可用中指和食指。
  • 走音指法:如上、下、綽、注、吟、猱等,可以產生滑音和彈性音效。

另外,正確的彈奏姿勢是非常重要的,彈琴時琴應放在專用的琴桌上,琴額朝右,右手用指甲撥弦,左手則不留指甲以便於按弦。

音位和徽位

古琴的音位(指音高的位置)和徽位(指琴弦上的具體位置)有著密切的關聯。古琴的徽位有13個,從1/8弦長到7/8弦長,這些位置對應不同的音高。例如:

  • 第一徽是弦長的1/8處
  • 第七徽是弦長的1/2處
  • 第十三徽是弦長的7/8處
古琴減字譜 取自今之古琴

古琴音階

古琴的音階是基於五度相生的原理,每一根弦的音高是根據前一根弦的音高進行調整的。這些音符的變化是基於三分損益法進行的調整,每根弦的張力和長度調整後會產生不同的音高。

在古琴的調音中,會用「宮、商、角、徵、羽」來代表五個基本音「Do、Re、Mi、Sol、La」,也就是中國五聲音階,而這些音會在不同的弦上出現,依序分布如下:

  1. 第一弦(下徵音,Sol)
  2. 第二弦(下羽音,La)
  3. 第三弦(宮音,Do)
  4. 第四弦(商音,Re)
  5. 第五弦(角音,Mi)
  6. 第六弦(徵音,Sol)
  7. 第七弦(羽音,La)

而「F式」是古琴的常見調式之一,也叫做「正調式」。是最常見的一種特定調音方式,這種調音方式是將基準音Do(相對音高:宮音)設定為 F(絕對音高)。在這種調音方式下,古琴的七根弦會按照特定的比例進行調整,使得整個琴的音域從低到高逐漸排列,並且符合一定的音階關係。

F正調式音符對應:

  1. 第一弦:下徵(Sol) = C
  2. 第二弦:下羽(La) = D
  3. 第三弦:宮(Do) = F
  4. 第四弦:商(Re) = G
  5. 第五弦:角(Mi) = E
  6. 第六弦:徵(Sol) = C
  7. 第七弦:羽(La) = D
古琴調音圖 取自今之古琴

古琴名曲

說到名曲,必談到「中國十大古琴名曲」:《瀟湘水雲》、《廣陵散》、《高山流水》、《漁樵問答》、《平沙落雁》、《陽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陽關三疊》、《梅花三弄》和《醉漁唱晚》。每一首曲子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情感表達,是學習古琴的重要參考,也是瞭解中國古代音樂美學的寶貴資源。

  1. 瀟湘水雲
    這首曲子由南宋琴家郭楚望創作,表現了他在湘江水雲間感受到的國家滅亡與悲憂。樂曲通過琴特有的等技法,刻畫出煙波浩渺的景象。此曲情感豐富且深沉,不僅是對故國的憂傷,還有對山河破碎的無奈。
  2. 廣陵散
    此曲源自東漢的民間音樂,描述的是聶政為父報仇刺殺韓王的故事。廣陵散的音樂結構宏大,音樂表現出強烈的英雄氣概和激昂的情感,其氣勢磅礴的節奏和技巧性要求使它成為古琴演奏的難度之作。
  3. 高山流水
    高山與流水兩曲本為一首,表達伯牙與子期的知音之情,樂曲清逸高遠,象徵著深厚的友情,營造出一種自然和人心的和諧。
  4. 漁樵問答
    這首曲子刻畫了隱士漁樵在青山綠水間過著自得其樂的生活,表達了對自然生活的嚮往。它使用滾拂等技巧,將漁樵的生活氣息通過音樂生動呈現。
  5. 平沙落雁
    描述了大雁飛過平沙的景象,樂曲的旋律悠揚流暢,表現出秋意和空靈的美感。它被廣泛用來表達自然景象的優雅和寧靜。
  6. 陽春白雪
    描寫了初春時節萬物復甦的景象。樂曲旋律清新流暢,充滿了春天的生機。這首曲子的背景來源於春秋時期,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嚮往。
  7. 胡笳十八拍
    這首曲子基於蔡文姬「文姬歸漢」的故事,講述她在胡地思鄉的情感。音樂充滿哀愁,表現出蔡文姬內心的矛盾與痛苦。
  8. 陽關三疊
    這首琴歌改編自王維的詩《送元二使安西》,表達了朋友惜別的情感。這首曲子的音調純樸、富有激情,尤其在音樂的反復與變化中,展現了對友人的深情厚意。
  9. 梅花三弄
    這首曲子表達梅花的潔白、傲雪凌霜的形象,透過反覆的主題旋律來讚美梅花的高潔品性,結構獨特,富有詩意。結合了泛音的使用,整體音樂清麗、清新。
  10. 醉漁唱晚
    這首曲子刻畫了漁翁醉態的豪放不羈,描述了漁夫在夜晚醉後的歌唱情景。音樂生動有趣,節奏活潑,充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九嶷派的大師管平湖先生的十大名曲演奏合集:

購買古琴

古琴種類

古琴有許多不同的造型與風格,其中一些是歷史上經典且流傳廣泛的類型,實在太多了,只能挑一些。其中仲尼式和伏羲式是最知名的。

  1. 仲尼式古琴
    仲尼式古琴的設計簡潔優雅,傳說是由孔子設計的,因此充滿儒家思想的內斂與中庸精神。琴身造型流暢,僅在腰部和琴頭有兩條凹線,沒有過多裝飾,外觀低調大方,非常適合追求樸素風格的琴人。
  2. 伏羲式古琴
    伏羲式古琴是古琴造型中最古老的一種,傳說伏羲根據鳳凰棲桐的姿態創作了這種琴。它的琴身線條圓潤流暢,頸腰處有兩個半月形的彎入,非常精美。伏羲式古琴的音色寬廣而悠遠,給人一種遺世獨立的感覺,是琴人喜愛的經典款式。
  3. 列子式古琴
    列子式古琴與仲尼式相似,但琴頭部分的曲線更圓潤一些,外觀更顯柔和。這種古琴在歷史上也廣為流傳,尤其受到喜歡簡潔設計的琴人青睞。
  4. 落霞式古琴
    落霞式古琴的設計靈感來自晚霞的千變萬化,琴形優美且具有動感。這種古琴的音色渾厚有力,演奏時彷彿置身廣闊的天地之間,特別適合用來表現壯闊的自然景象。
  5. 靈機式古琴
    靈機式古琴造型輕靈優雅,設計嚴謹且帶有文人氣息。據傳源於文人偶得靈感,音色清亮,兼具傳統與創新,適合喜歡精巧設計的琴人。
  6. 焦葉式古琴
    蕉葉式古琴形如芭蕉葉,琴首彎曲如葉柄,琴身起伏如葉緣,整體設計充滿藝術感。這種琴型相傳由劉伯溫創製,因外形獨特而備受關注。
  7. 綠綺式古琴
    綠綺式古琴因司馬相如所用的一把名琴而得名,其琴身多為黑色,隱隱透著幽綠色光澤。這種古琴不僅外觀獨特,其音色也極為細膩動人,常被視為古琴中的珍品。
古琴種類(由左至右分別為:1.仲尼式 2.伏羲式 3. 列子式 4.落霞式 5.靈機式 6.蕉葉式 7.綠綺式)

古琴結構

古琴由琴身琴弦構成,結構簡單但工藝精細。琴的基本部件和功能,如徽點幫助找到音位,龍池鳳沼影響音色,選擇適合的弦類也能提升學習效果。購琴時可以選擇質量穩定的鋼絲弦琴作為入門之選,待進階後再體驗絲弦。

琴身

  • 尺寸:古琴通常長約122-125公分,寬約20公分,厚約6公分。這些尺寸設計符合人體工學,便於演奏。
  • 結構:琴身由面板(弧形)和底板(平直)膠合而成。面板上有:
    • 承露:用於穿弦。
    • 岳山:支撐琴弦。
    • 龍齦:固定琴弦的另一端。
    • :琴面上標示音位的小圓點,共有13個,幫助演奏者找到正確音位。
  • 底板:底部有兩個出音孔,稱為「龍池」和「鳳沼」,有助於音色的傳播與共鳴。

材質與製作

  • 面板與底板:通常使用泡桐或杉木作面板,梓木或楠木作底板。優質木材對音色影響很大,因此木材需長時間自然風乾,常用古建築的木料來製作琴。
  • 漆面:琴的表面多層塗有漆灰,漆色有黑、紫、朱紅等不同顏色,既保護琴身又提升外觀美感。
  • 裝飾:一些高級琴會用螺鈿、玉石作徽點,或在琴背篆刻詩詞、名字,增加藝術和歷史價值。

琴弦

  • 種類
    • 絲弦:由蠶絲製成,音色古樸優雅,但音準不穩定且容易磨損。
    • 鋼絲弦:尼龍包裹鋼絲,音量大、耐用,音準穩定,是現代最常用的弦。
    • 冰弦:用特殊纖維製成,兼具絲弦和鋼絲弦的優點,音色溫暖且耐用。
  • 上弦方式:琴弦從琴軫穿過承露,經岳山拉至琴尾,繞過龍齦後纏在琴底的雁足上。

配件

  • 硬木與玉石:岳山、龍齦等部件多用硬木或玉石製成,增加耐用性與穩定性。
  • 裝飾:常見配件如「軫穗」,是一種綁在琴弦上的彩繩,既美觀又方便調音。
古琴結構示意圖 取自今之古琴

古琴價格

入門級古琴

  • 價格範圍10,000-50,000新台幣
  • 適合對象:初學者、古琴愛好者
  • 材質與工藝
    • 使用普通木材(如泡桐木)製作,結構簡單,工藝基礎。
    • 通常為機器加工,人工修整,聲音較為基礎,但足夠滿足初學者的需求。
  • 注意
    • 選擇有口碑的琴坊或品牌,確保質量穩定。
    • 注意檢查琴面是否平整,聲音是否清晰,避免過於便宜的仿製品。

中高端古琴

  • 價格範圍50,000-200,000新台幣
  • 適合對象:進階學習者、專業演奏者
  • 材質與工藝
    • 使用優質木材(如桐木、梓木等),經過多道人工加工,內部結構更穩定,聲音純正且層次豐富。
    • 常選用漆面工藝(如生漆)和傳統制琴技術,琴形比例精準。
  • 注意:
    • 這一檔次的古琴多由專業琴坊或經驗豐富的製琴師製作,品牌如「虞山琴派」或「廣陵琴派」。
    • 選購時,建議試彈,檢查琴音是否有散音、泛音清澈、按音穩定的特點。

頂級古琴

  • 價格範圍200,000新台幣以上,部分琴可能超過 1,000,000新台幣
  • 適合對象:專業演奏家、收藏家
  • 材質與工藝
    • 使用稀有木材(如老紅木、紫檀木),音色細膩飽滿,具有穿透力。
    • 由知名琴家親手製作,琴體結構和聲學性能達到極高水準。
  • 特色
    • 通常附有製琴師簽名、編號,甚至配有專屬收藏證明,具有藝術與收藏價值。
    • 部分琴型更是琴人追求的珍品。

古董名琴

  • 價格範圍數百萬至數千萬新台幣
  • 適合對象:博物館、收藏家、高端藝術品投資者
  • 特色與價值
    • 這類古琴通常為唐宋、明清時期製作的傳世名琴,具歷史文化價值與極高收藏價值。
    • 著名古琴包括「九霄環佩」、「焦尾琴」等,其歷史背景、工藝與音色獨一無二。
  • 注意:
    • 通過拍賣行或收藏機構購買,需注意文物真偽與完整性,並提供專業評估。

注意事項

  1. 試琴:購琴前務必試彈,確認音色是否均勻,按音是否清晰無雜音。
  2. 正規渠道購買:選擇信譽良好的琴坊或品牌,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仿製品。
  3. 維護成本:古琴需要定期保養,如防潮、防蟲及調音,這些細節也會影響琴的壽命與使用效果。

古琴好學嗎?

確實對於大多數樂器,無論中西,兒童都是可塑性最佳的時期,但唯有古琴例外。熟悉古琴的朋友都知道,大部分學古琴的人,都是成年人,從兒童學琴的也有,但不是主力軍,即便是從兒童開始學琴,也並非是越早越好,這也正是古琴區別於其他樂器的一大特點。

無論彈琴還是聽琴,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和人生閱歷,而這兩點,恰恰是小孩子所不具備的。從身體到心理就註定了古琴是為成人準備的,是為高雅而出現的,是為內涵和境界出現的。孔子曾經就在天命之年向師襄學琴的,當然,我們達不到孔子的層次和境界,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學習古琴,在琴聲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古琴課程

今之古琴以傳承古琴藝術為宗旨,採用一對一的私人教學方式,強調扎實的基本功練習與規範的指法動作。教學內容不僅限於技術,還融入琴學理論,以琴入道,傳承古法精神並結合現代科技,提升學習效率。教師堅持因材施教,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學員,都能循序漸進地掌握古琴演奏技巧。

古琴適合「二十至八十歲」,「無任何音樂基礎與不懂五線譜」的「成年人與年長者」學習,學員不需具備音樂基礎,只需有心向學,便可從零開始,在三個月內彈奏小曲,六個月掌握初級曲目,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學相長,共同傳承琴道。

「琴者,禁也。禁止於邪,以正人心也。」除技術外,以琴入道,亦教授琴學理論。

免費教學,意在傳承,旨在有心。

古琴教學

課程設計彈性靈活,面向成年人、退休長者及因工作需要無法固定時間上課的社會人士,地點覆蓋全台灣,包括花東地區、台北、新竹、台中、高雄等地,甚至可提供到府教學服務。每週一次課程,每次一小時,採用自編教材與減字譜,逐步引導學生掌握基礎技能與樂理。

初學者可租借練習琴,每日費用新台幣一百元,堅持「先學琴後買琴」的理念,待掌握基本技法後再選購適合的演奏琴。教師以免費教學為理念,但學生需具備至少六個月的學習決心,從基礎入門到進階曲目,打造扎實的古琴學習體驗。

學員完成六個月的基礎課程後,若希望進一步學習中高級曲目,教師亦會根據技術要求與進度提供相應的教學安排。教師以非營利為目的,專注於傳承琴道,堅持「先學琴後買琴」的理念,幫助學生在掌握技法後選擇適合自己的樂器,避免購買不良品質的琴具而影響學習效果。這樣的設計不僅保障了學習成果,也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真正領會古琴藝術的內涵與魅力。

【古之琴,即今之「古琴」】 古琴藝術,資訊分享;古琴音樂,專業教學。 秉持古法傳承,輔以網路科技;有心即有緣。

課程相關資訊請私訊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7string.guqin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