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艾拉·希爾圖寧(Eila Hiltunen)創作的西貝流士紀念碑(芬蘭語:Sibelius-monumentti;瑞典語:Sibeliusmonumentet)是為紀念芬蘭作曲家讓·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1865–1957)而設立的。該紀念碑位於芬蘭赫爾辛基托隆區的西貝流士公園(芬蘭語:Sibeliuspuisto;瑞典語:Sibeliusparken)。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西貝流士紀念碑 介紹
這座紀念碑是芬蘭藝術家艾拉·希爾圖寧的雕塑作品,名為《音樂的激情》(Passio Musicae),於1967年9月7日揭幕,由耐酸鋼管建造而成。
這座雕塑在1957年西貝流士去世後,由西貝流士協會舉辦的競賽中獲勝,並歷經兩輪競賽才最終確定。
當初為了籌集資金建造紀念碑,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一場大型籌款活動。這場活動也提高了西貝流士和他的音樂在學校和公眾中的地位。
最初,這座紀念碑引發了關於「抽象藝術」的熱烈討論,因為設計看起來像風琴管,但眾所周知,西貝流士創作的風琴音樂並不多。
為了回應批評,避免抽象藝術和具象藝術支持者之間的對立,希爾圖寧後來在雕塑旁邊又添加了西貝流士的面部雕像。
紀念碑的小型版本《向西貝流士致敬》位於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另一個概念類似的作品,也是由希爾圖寧設計,位於紐約市聯合國總部的場地內。
這座紀念碑的多維結構使觀眾可以進入其中,並在管道中聆聽回聲和聲音,使得紀念碑非常獨特。
從遠處看,紀念碑的形狀與背景的森林和粗糙的岩石表面融為一體。
紀念碑在視覺上反映了西貝流士音樂中的自然,讓西貝流士紀念碑是赫爾辛基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西貝流士是誰?
西貝流士(Johan Julius Christian Sibelius;1865年12月8日-1957年9月20日)是晚期浪漫主義和早期現代主義時期的芬蘭作曲家。他被廣泛認為是芬蘭最偉大的作曲家,他的音樂被認為在19世紀末芬蘭抵抗多次俄羅斯化的過程中,幫助芬蘭建立了更強的國家認同感。
跟雕塑還蠻像的(?
他的作品核心是七部交響曲,經常在芬蘭和世界各地演出和錄製。最著名的作品包括《芬蘭頌》、《卡累利阿組曲》、《憂鬱圓舞曲》、《小提琴協奏曲》、《庫勒沃合唱交響曲》和《圖奧內拉的天鵝》(選自《萊明凱寧組曲》)。
作品靈感來自自然、北歐神話和芬蘭民族史詩《卡勒瓦拉》,此外還有100多首為聲樂和鋼琴創作的歌曲,為多部戲劇創作的配樂,一幕歌劇《塔中的少女》,室內樂作品,鋼琴音樂,與共濟會儀式音樂,以及21部合唱音樂作品。
下面是《芬蘭頌》的音樂,搭配由導演 Oliver Goetzl 耗時超過650天所拍攝的紀錄片,像「狂野斯堪納第亞」 (Wild Scandinavia),一起看看北歐的超美自然景觀喔!!
旅遊心得
來芬蘭算是一定要朝聖一下這邊的!紀念碑是在西貝流士紀念公園裡面,公園還蠻大的,如果想走走的話一定要多預留一點時間。Google Map:連結
附上一張從遠處看過去的紀念碑!從紀念碑再走過去會有水,但並不是湖,算是一個小港灣,是跟海連在一起的。
在超大管風琴雕塑旁邊,會有一些小攤販,在賣一些磁鐵、帽子、明信片、吊飾等等小東西,很詩情畫意~
我自己就買了一個小麋鹿,中間有一個芬蘭的國旗超可愛,幫小麋鹿跟雕塑們合照。
謝謝你的閱讀,歡迎到RosyArts旅遊頁面,探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