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於巴黎羅浮宮德農館的達魯階梯(Daru Staircase)之巔,《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是希臘化時期(Hellenistic Period)藝術的巔峰之作,本文將深入剖析勝利女神雕像的完整歷程,從其神話淵源、誕生背景、藝術成就,到其發現、修復與跨越時代的文化影響力。
Arts
在這個凡事講求速度的時代,Luki 用她細膩的觀察與溫暖的筆觸,邀請我們重新看見那些被遺忘在日常縫隙裡的美好。本文將介紹插畫家李語雷(Luki)的創作世界,以及她 luki_art_illustration
的靈感源頭。對她而言,插畫是「一種最溫柔也最美的生活紀錄方式,是值得收藏一輩子的心情紀念。」
插畫家懶嵐(lanlan)擁有自幼學畫、大學主修室內建築的背景,畫筆本該是她最熟悉的夥伴。然而,畢業後投身商界,她坦言,「完全忘了自己還會畫畫,忘了自己擁有這美好的技能及抒發管道。」直到今年,一個偶然的契機,讓她與畫筆久別重逢,本文將帶您一起走進她用感性構築的世界。
巴洛克建築,源於17世紀的義大利,旋即風靡全歐洲,標誌著文藝復興時期的純粹形式向更為華麗、戲劇性、感情豐富的藝術風格的過渡。從建築的形式和結構,到細節裝飾和色彩的運用,巴洛克風格在所有方面都追求盡善盡美。本文將引導讀者深入探索巴洛克建築的起源、發展、主要特徵,以及世界各地的一些代表作品,讓我們更了解巴洛克建築!
馬克·夏卡爾(Marc Chagall)於1887年出生於現今白俄羅斯的利奧茲諾(Liozne),他是一位享譽國際的俄裔法籍猶太藝術家,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現代藝術家之一,不僅是早期現代主義的重要代表,也在猶太藝術傳統中占有重要地位。這篇文章就要來解析他的生平與名畫!
你/妳是不是每天被時間追著跑?從醒來開始進入匆忙的一天,隨便吃了三餐、追公車、趕捷運、塞在車陣當中;忙工作、忙課業、忙家庭、忙小孩、忙戀愛……。是不是很久沒有放下煩惱,像個孩子在看繪本故事時一樣,放鬆的天馬行空做夢呢?就讓我們跟著台灣手繪插畫家 Takama 的腳步,找回那份遺失的純真!
圖騰藝術,通過抽象詮釋具體物件或形象,經常充斥著纏繞的線條、對比鮮明的色彩和幾何圖案,嘗試傳達某種超越物質世界的信仰或視覺經驗。當代藝術家們在致敬這古老藝術形式時,也融入自己對時代、文化和自我探索的創新解讀與反思。現在,讓我們一起欣賞「FTexture 奇幻的紋理」的圖騰繪畫作品!
以本土稻米為唯一媒材、完全不施染料,「台灣米畫」透過米粒天然色階拼貼山川與生靈,把食農精神化作獨特視覺藝術。本文專訪全台唯一專職米畫家徐林知行,帶你窺探他自石虎米畫起步的創作歷程,以及如何在一粒粒米香中訴說台灣土地的故事!
1910年代的歐洲,社會動盪不安,戰火四起。在這場混亂之中,一群年輕的藝術家聚集在瑞士蘇黎世,發動了一場完全不同以往的藝術運動。這種藝術拒絕傳統、提倡荒謬與嘲諷權威,被稱為「達達主義」,並深刻地改變了藝術史,讓我們一起來解密這個藝術主義的背景、特色、代表作品、藝術家吧!
拾遺畫話是由罕病藝術家 Mina 創立的信仰藝術品牌,以畫作與文字傳遞生命的恢復與盼望。兩幅經典作品《天父的心》與《躺臥》,道出她從傷痛中被神擁抱、安歇的歷程。這些作品不只是藝術品,更是一封封寫給靈魂的信,用光與色說出盼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