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主義(Cubism)是 20 世紀最具衝擊力的現代藝術流派,由畢卡索與布拉克於 1907–1908 年間在巴黎共同開創。他們打破單一視角,把人物與靜物拆成幾何面,再重組於同一畫布,形成「多視角、重平面」,創造出看似破碎且抽象的視覺效果。
Arts
紐約向來是藝術創作的熱土。除了大都會博物館、MoMA、古根漢等世界級美術館之外,全市還有 1,000 多間畫廊,從繪畫、雕塑到跨域新媒體,隨時都能看到最前沿的藝術。以下 15 間畫廊是 RosyArts 推薦的紐約畫廊必訪名單,大多集中在Chelsea、SoHo、上東、中城附近!要來紐約藝術深度遊的必看!
古琴,作為中國傳統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擁有超過三千年的悠久歷史,被譽為「琴棋書畫」之首。本篇文章將帶您走進古琴的世界,深入探索它的起源、歷史、結構、彈奏技巧、音樂特點以及名曲,並提供選購與學習指南,讓更多人了解這門古老的藝術,感受它「清、微、淡、遠」的獨特魅力。
侯冠廷以路殺與腐敗為靈感,運用刺繡與拼布等傳統技藝,將令人不適的主題轉化為細緻的纖維作品。藉由層層紋理引導觀者直視死亡與暴力,在碎片化的時代中創造一處能夠慢下來、沉思的空間。本文將專訪這位怪誕、細膩又矛盾的藝術家,一起看看他的這些系列的作品。
普普藝術,源自1950年代的英國,一種描繪現代生活與消費主義文化的藝術風格,鮮豔的色彩、簡約的線條和大眾文化的圖像混合,成就了這個引人注目的藝術運動。我們將跟隨時間的脈絡,深入理解其起源以及衰退、解析其藝術風格的特點,最後透過一些著名的普普藝術作品,讓我們一起進入普普藝術的世界,感受其對大眾文化的詮釋與描繪吧。
現代藝術運動包含了非常多的藝術流派和表現形式,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從19世紀末的印象派開始,一直延續到20世紀中葉的抽象表現主義和普普藝術,時間跨度很長,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重點。本篇文章會介紹現代藝術的定義,再來看他們的歷史,詳細運動與代表作。
奇想會 Whimsy Works:雙人展《Beautiful Oblivion》 登場!日本藝術家 塚本曉宣 X 杉野ギーノス | 展覽亮點、資訊一次看
在這個充滿節日氛圍的12月到1月,台北畫廊「奇想會 Whimsy Works」再次用一場深度、美感兼具的雙人展,拉近藝術與生活的距離。展覽《Beautiful Oblivion》將於12月27日在台北登場,這是兩位日本藝術家塚本曉宣與杉野ギーノス首次在台灣畫廊聯合展出!
在藝術史上,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的名字與野獸派這種激進且充滿生命力的藝術風格緊密相連。馬蒂斯是一位顛覆傳統、勇於創新的藝術家,他以其鮮豔的色彩、簡單的形狀和強烈的表現力而聞名,為20世紀初的藝術界帶來了一股新的風潮,本文將透過走訪馬蒂斯的10部作品,來深入了解野獸派。
Impressionist art 網站依照了三個標準:對印象派運動的歷史重要性、價值、以及美感。列出了前十名印象派名畫,包括馬奈(Edouard Manet)的三個作品、莫內(Claude Monet)的三個作品,以及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雷諾瓦(Auguste Renoir)、塞尚(Edgar Degas)和德加(Paul Cezanne)的畫各一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知名的印象派畫家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