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 是什麼?優缺點、與NGO差別、收入來源一次看

by Rosy
非營利組織

非營利組織(NPO)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為了公共利益或社會目標而運作的組織或團體。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從藝術、慈善、教育、政治、公共政策、宗教、學術、環保等議題都可以看見非營利組織的身影,彌補社會需求與政府供給間的落差。

非營利組織 定義

主要特徵

  • 不以盈利為目的:財務盈餘不會分配給個人或股東,而是必須用於組織的使命與運作。
  • 公共服務導向:通常專注於教育、文化、醫療、環境、慈善、社會服務等領域,致力於提升社會福祉。
  • 依法設立:通常需要依法登記,並符合政府對非營利機構的規範(如稅務豁免、財務透明度要求)。
  • 資金來源多元:可來自捐款、會員費、政府補助、企業贊助、基金會資助,甚至部分商業活動(但盈餘仍須用於公益目的)。
  • 組織結構多樣:可以是基金會、協會、學術機構、宗教團體等。

與企業(營利組織)的主要區別

比較項目非營利組織(NPO)營利組織(企業)
目標公益、社會服務盈利、股東回報
財務盈餘需用於組織發展可分配給股東
資金來源捐款、政府補助、贊助等銷售收入、投資、融資等
法律規範享有稅務優惠需依法納稅
決策方式由董事會或管理團隊依組織使命決策由股東、董事會決定

常見的非營利組織類型

  • 慈善組織(如世界展望會、聯合勸募)
  • 教育機構(如私立大學、公益學術機構)
  • 醫療機構(如非營利醫院、無國界醫生)
  • 文化與藝術機構(如美術館、交響樂團)
  • 環境與動物保護機構(如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 社會服務機構(如食物銀行、庇護中心)
  • 宗教組織(如佛光山、天主教會)

NPO vs NGO 差異在哪?

NPO(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和 NGO(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常常會被混用,也非常接近,但它們並不完全相同,主要的差異如下:

NPO(非營利組織)NGO(非政府組織)
定義泛指任何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可以是政府支持的,也可以是獨立的。是一種類型的 NPO,指的是獨立於政府運作、通常在國際或公共政策領域發揮影響的組織。
政府關係可與政府合作,甚至獲得政府資助(如公立學校、政府支持的醫院)。強調獨立於政府,雖可接受政府資助,但必須保持獨立運作,避免政治干預。
偏向主題教育、文化、醫療、社會福利、藝術、宗教等,通常專注於社會服務。人道救援、永續發展(SDG)、人權、教育、社區發展與基層賦權、國際發展、社會運動等。
國際 vs. 在地通常是地方性或國家級組織,如美國的非營利基金會、當地慈善機構。通常涉及跨國運作,例如聯合國的合作組織、國際救援機構。
主要資金來源捐款、會員費、政府補助、基金會資助、活動收入等。捐款、基金會資助、國際機構補助,通常避免政府直接干預。
組織目標以公益、教育、醫療、文化發展為主,強調社會影響力。以推動社會變革、政策倡導、人道救援等為核心,可能涉及政治議題。
舉例1. 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 紐約愛樂(New York Philharmonic)
3. 教育機構(如非營利學校)
1.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
2. 無國界醫生(Doctors Without Borders)
3.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4. 紅十字會(Red Cross)
5. 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

非營利組織 收入來源

非營利組織(NPO)沒有銷售產品或提供股東分紅的義務,因此其資金來源可能與企業有所不同,NPO 的收入來源通常來自:

捐款

(1) 個人捐款

  • 來自一般大眾的小額捐款、單筆捐款。
  • 有些 NPO 可能會設立會員制,透過年費或定期捐款來支持組織運作。

(2) 企業捐款與贊助

  • 企業可能會以公益合作、品牌聯名、社會責任計畫(CSR) 的方式贊助非營利組織。
  • 例子:科技公司可能會贊助 STEM 教育計畫,並提供資金支持相關活動及工作人員薪水。

(3) 政府補助

  • 政府機構會提供專案補助金給符合條件的 NPO,例如公共服務、教育、醫療、環保等領域的計畫。
  • 某些補助可能僅適用於特定用途,無法自由運用。

(4) 私人基金會與國際組織補助

  • 許多慈善基金會和國際組織提供補助金(Grants)給符合其使命的 NPO。
  • 例子: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向全球健康與教育領域的 NPO 提供補助。

服務、銷售收入

有些人可能有疑惑,NPO能不能收費?其實是可以的,可以賣東西、課程、門票等等來獲得收入,差別在於,賺到的錢必須再投入於組織運作,不能拿來股東分紅。

(1) 教育與培訓費用

  • NPO 可能提供課程、講座、工作坊來獲得收入,例如非營利教育機構收取學費。
  • 例子:博物館開設兒童教育課程,家長需支付課程費用。

(2) 文化與藝術機構的門票收入

  • 劇院、美術館、博物館等機構可能會透過門票銷售來支持運營。
  • 例子:某藝術基金會透過展覽門票收入來支付策展人員薪資。

(3) 醫療機構的診療費用

  • 某些非營利醫療機構可能會向病人收取低價或合理的醫療服務費用,確保運作資金。
  • 例子:非營利醫院提供低收入患者醫療服務,部分資金來自病人支付的診療費。

(4) 產品銷售

  • 舉辦慈善拍賣、市集、線上義賣來籌募資金。
  • 銷售相關出版品(如書籍、雜誌)、紀念品(如 T-shirt、明信片)、數位產品(如線上課程)來獲取收入。
  • 例子:藝術基金會舉辦畫作拍賣會,收益全數用於贊助年輕藝術家。

許多小型非營利組織經常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

很多人也可能會認為NPO的資金來源幾乎靠捐款,但有不少非營利組織也是把服務銷售這塊經營的很好。

另外,也有一些企業、個人,會捐贈物資給非營利組織,讓NPO減少營運成本噢!

非營利組織 員工有薪水嗎?

許多人認為「非營利」代表員工都是志工,不會獲得與企業類似的薪水。但是,非營利組織是可以支付員工薪水的!

非營利組織的薪資是如何決定的?

與企業相似,非營利組織會根據市場行情組織預算來確定薪資,以便能夠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中吸引專業人士,確保組織運作。例如,一家為低收入群體提供法律援助的 NPO 仍然需要律師、行銷專員和行政人員,通常會與相似職位的市場薪資標準保持一致。

常見迷思:NPO 員工薪資比一般公司低很多。雖然某些小型非營利組織的薪資可能低於市場標準,但大型 NPO(如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通常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資,以留住專業人才。

另外,以美國為例,政府規定非營利組織在支付薪資時,必須確保其薪酬符合合理薪資原則(Reasonable Compensation),避免過高薪酬導致「過度補償」(Excessive Compensation)問題。美國國稅局(IRS)對 501(c)(3) 類別的 NPO 有特定規定,要求薪資不得超過市場合理範圍,否則將影響免稅資格。

員工與志工的薪資差異

許多非營利組織同時擁有領薪員工(Paid Staff)志工(Volunteers),但兩者的角色與薪資待遇有所不同:

比較項目領薪員工(Paid Staff)志工(Volunteers)
薪資透過捐款、補助金、收入等支付薪水不支薪,純粹志願服務
工作內容管理、行政、執行專案協助組織運作,如募款、活動支援
法律保障享有法律保障,如最低工資、勞工福利需遵守志工合約,但不適用勞工法
承諾程度長期聘用,需履行職責通常為短期或彈性參與

許多非營利組織依靠志工來減少營運成本,但某些關鍵職位(如財務管理、專案管理、行銷等)仍然需要專業人士擔任,因此需要支付薪水。

非營利組織 優缺點

優點

1. 免稅與捐贈扣除(Tax exemption/deduction)

以美國為例:

  • 根據美國《國內稅收法典》(Internal Revenue Code)501(c)(3),符合條件的公益性機構可以享受聯邦企業所得稅「免稅待遇」。
  • 一旦獲得免稅資格,通常也能免除州稅和地方稅。
  • 具有 501(c)(3) 免稅地位的組織,可接受個人或企業的捐款,且捐款人可獲得稅收扣除優惠。

2. 有資格申請政府與私人補助(Eligibility for public and private grants)

  • 許多基金會和政府機構僅向公共慈善機構提供補助,非營利組織更容易獲得這些資金支持。
  • 由於非營利組織可提供稅收減免,企業和個人更願意捐贈,提升募資機會。

3. 正式的組織架構(Formal structure)

  • 非營利組織作為獨立法人存在,其使命和架構獨立於創始人的個人利益,確保組織的長期穩定性。
  • 註冊為法人後,組織的決策、管理和運作都依據章程和內部規則進行,不受個人控制。

4. 有限責任保護(Limited liability)

  • 法律上,債權人與法院只能追索非營利組織的資產,而非個人資產。
  • 創始人、董事、成員和員工不對組織的債務承擔個人責任,但存在例外情況:
    • 若有人利用法人地位進行非法或不當行為,無法免責。
    • 董事需履行受託責任(fiduciary duty),若未履行職責導致組織受損,則可能需要承擔責任。

缺點

1. 設立成本(Cost)

  • 設立非營利組織需要投入時間、精力和資金
  • 需要支付註冊費、免稅申請費等,可能還需聘請律師、會計師或顧問來協助辦理相關手續。

2. 行政與合規負擔(Paperwork)

  • 獲得免稅資格後,非營利組織必須有詳細的財務記錄,並按時向州政府和 IRS(美國國稅局)提交年度報告與稅務申報,以維持其合法與免稅地位。
  • 如果未能遵守規定,可能會失去免稅資格或面臨罰款。

3. 受限的個人控制(Shared control)

  • 創始人雖然能影響組織發展,但不能擁有完全控制權,因為非營利組織受法律約束,需遵守公司章程與內部規則
  • 在某些州,法律要求非營利組織必須至少有數名董事,董事們擁有選舉或任命組織管理層的權力,進一步限制個人對組織的完全掌控

4. 公共監督與財務透明度(Scrutiny by the public)

非營利組織 例子

世界非營利組織

組織名稱主要領域簡介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兒童權利與福祉致力於全球兒童的教育、健康、營養與人權。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環境保護推動野生動物保護、氣候變遷應對、可持續發展等計畫。
無國界醫生(Doctors Without Borders, MSF)醫療人道救援為戰亂、疫病地區提供緊急醫療援助。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人權與法律監督全球人權狀況,為受壓迫群體發聲。
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環境保護倡導環保政策,關注氣候變遷、森林保護、海洋保育等。
世界糧食計畫署(WFP)糧食援助致力於消除全球飢餓,提供人道主義食物援助。
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教育與醫療推動全球公共衛生、疫苗發展、貧困教育等項目。
紅十字會(Red Cross)急難救助提供戰爭、災難地區的緊急醫療與人道救援。
世界宣明會(World Vision)兒童援助透過兒童認養計畫支持發展中國家孩童。
奧比斯國際(Orbis International)眼疾防治透過流動眼科醫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眼科醫療。

台灣非營利組織

組織名稱主要領域簡介
慈濟基金會醫療、教育、慈善以「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推動社會服務。
台灣世界展望會(World Vision Taiwan)兒童與家庭援助關懷台灣與國際貧困兒童,提供經濟、教育與生活支持。
家扶基金會(Taiwan Fund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 TFCF)兒童與家庭福利為弱勢兒童提供經濟、心理、教育、生活扶助。
勵馨基金會(Garden of Hope Foundation)婦女與兒童保護關注家庭暴力、性侵害受害者,提供庇護與法律援助。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TEIA)環境保護推動生態保育、環境教育與政策倡導。
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TESA)動物保護進行動物救援、庇護與動物福利倡導。
台灣公益責信協會(TWNPO)非營利組織發展促進 NPO 的治理透明度,提升公益責信標準。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糧食援助收集剩餘食品,提供給有需要的家庭與機構。
陽光基金會(Sunshine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燒燙傷與顏面損傷關懷提供燒燙傷及顏損者心理、社會復健與醫療支持。
董氏基金會公共健康進行菸害防制、心理健康推廣、飲食營養倡導等工作。

看更多RosyArts商業、產業的相關文章:連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