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西『Estampes 版畫』- 塔、格拉納達的黃昏、雨中花園,3種異國風情的遊歷 | Debussy

by RosyArts

《版畫》(Estampes)是德布西於1903年精心創作的鋼琴組曲,與他的《映像》並列,兩者都是法國印象派鋼琴音樂的關鍵作品。整部作品由三首鋼琴曲組成,東方的塔 (Pagodes),西班牙的格納達黃昏 (Soiree dans Grenade),以及法國的雨中庭園 (Jardins sous la pluie)。這些作品深刻地融合了異國風情和德布西的豐富想像力,仿佛是他在音樂的世界中四處遊歷。

這組作品是德布西獻給法國畫家布蘭舒(Jacques-Émile Blanche)的,當他完成這組作品後,他曾在一封給朋友安德烈‧梅薩傑(André Messager)的信中提到:「我最近創作了三首鋼琴曲,分別是〈塔〉、〈格拉納達的黃昏〉和〈雨中庭園〉。雖然我無法親自去那些地方旅行,但我認為用想像力創作也是一種補救方式。」

德布西 – 版畫 – 塔(Pagodes)

“塔”模仿印尼的甘美朗音樂,這是德布西在1889年巴黎萬國博覽會上首次聽到的音樂。該作品大量使用五聲音階,模仿傳統的印尼旋律。作品中融入了四種不同的五聲音階,進一步定義了塔的形象。塔是東方的寺廟,有小巧的基底,屋頂裝飾華麗,通常向上彎曲,就像作品中反覆出現的上升旋律(G♯, C♯, D♯)一樣。

作為一部印象主義作品,目標並非直接的表現,而是強調作品質地帶來的色彩感。德布西在樂譜上標明,“塔”應該“幾乎無起伏”地演奏。這種節奏的嚴格性有助於減少鋼琴家增加自由節奏和過多表現的自然傾向。

1889 萬國博覽會

1889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Exposition Universelle)是法國為了慶祝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舉辦的大型國際博覽會。該博覽會的規模極大,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參展者和觀眾。整個展區就設在塞納河的兩岸,主要集中在馬賽爾塔周邊的戰神廣場(Champ-de-Mars)和特羅卡德羅宮(Palais du Trocadéro)地區。最引人注目的建築物當然就是為了慶祝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而建的艾菲爾鐵塔,至今仍是地標。

這次博覽會讓德布西有機會接觸到來自全球各地的各種文化和藝術,其中對他影響最深的,是他首次聽到的印尼甘美朗(Gamelan)音樂。甘美朗是一種傳統的印尼打擊樂器,其音樂具有很強的東方風情,與西方音樂的調性和節奏有很大的區別。

甘美朗音樂

日本浮世繪

德布西生活的時代是日本藝術在法國和歐洲流行的時期,被稱為”日本風”(Japonisme)。在這個時期,許多日本的藝術和製品,包括浮世繪、瓷器、紡織品等被引入法國,深受當時的藝術家和公眾喜愛。

例如著名浮世繪藝術家如葛飾北齋(Hokusai)和歌川廣重(Hiroshige)的作品,這些作品對自然現象的崇尚、獨特視角的使用、強烈的裁剪和濃烈的顏色對比,都在德布西的音樂和視覺藝術的審美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葛飾北齋 – 神奈川沖浪裏

德布西 – 版畫 – 格拉納達的黃昏(Soirée dans Grenade)

“格拉納達的黃昏”使用阿拉伯音階,模仿吉他撥弦,借用了輕快的哈巴內拉(Habanera)舞曲節奏,並揉合非洲摩爾人之歌的旋律。喚起人們對西班牙格拉納達的印象,營造出令人著迷的西班牙中東風格。

在寫這部作品的時候,德布西與這個國家的親身經歷僅限於在馬德里附近的聖塞巴斯蒂安度過的幾個小時。儘管如此,西班牙作曲家曼努埃爾·德·法雅對這一樂章評價說:「這部音樂中沒有一個小節是從西班牙民間音樂中借來的,然而整個作品在最細微的細節上,都傑出地傳達了西班牙。短短幾頁就能表現出濃郁的想像風味,這樣的音樂由外國人憑藉空想寫作出來,想來幾乎是一種奇蹟」

格納拉達

格拉納達是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地區的一座城市,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遺產。這座城市以其壯麗的建築,美麗的街道,和絢麗的文化活動而聞名,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

一個在格拉納達必訪的景點就是阿爾罕布拉宮 (Alhambra)。這是一座精巧的伊斯蘭建築,最初於13世紀由摩爾人建造,後來被基督教國王擴建。宮殿內的裝飾極其繁複,花園裡的噴泉和池塘創造出一種宜人的氣氛。以其精細的建築和設計藝術,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格拉納達的另一個重要景點是格拉納達大教堂,這是一座壯麗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內部有豪華的金色祭壇和精美的雕刻。此外,這座城市還有許多迷人的區域等待探索,如白色的阿爾巴塞辛區(Albaicín),這裡的狹窄彎曲的街道和白色的房子充滿了摩爾人的風味。

音樂在格拉納達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裡是弗拉明戈音樂的發源地之一,並且在許多酒吧和餐館中,都可以欣賞到這種深情而充滿激情的音樂表演。

德布西 – 版畫 – 雨中庭園(Jardins sous lapluie)

“雨中庭園”描述了一場極度猛烈的雨暴中、位於諾曼底鎮奧貝克的一座花園。整個作品中,有些部分喚起風吹的聲音,雷暴肆虐,和雨滴落下的聲音。它利用了兩首民謠旋律,搖籃曲Dodo, l’enfant do 和 Nous n’irons plus au bois [fr] parce qu’il fait un temps insupportable(我們將不再去森林,因為天氣無法忍受)。

曲中混用半音階、全音階、大調、小調。纖細的琶音,描寫打在園中樹葉的雨水。這些元素交織在一起,製造出雨天兒時回憶的繽紛影像,而這些記憶卻帶著一種憂鬱的氛圍,像消逝的幸福回憶。

Dodo, l’enfant do

“Dodo, l’enfant do” 是一首法語的傳統搖籃曲。其歌名中的 “Dodo” 是 “Dormir” 的親暱形式,意思是 “睡覺”,”l’enfant do” 的意思是 “睡眠的孩子”。整首歌的主要內容是讓小孩入睡,全歌傳達出親愛的母親搖動搖籃,嘗試讓她的孩子平靜入睡的情境。

這首搖籃曲在法國廣為人知,並且被使用在各種文化背景和情境中。德布西在 “雨中庭園” 中引用了這首搖籃曲,為整首曲子營造出一種親密而深沉的氛圍。

Nous n’irons plus au bois

《Nous n’irons plus au bois》是一首法國的傳統民謠,這首歌的標題在英文中的意思是”我們不再去森林了”。這首歌曲的旋律輕快活潑,儘管歌詞的主題似乎在講述關於不再能去森林的某種遺憾或者失落。

這首歌在法國具有相當的流行度,無論是在正式的音樂演出中還是在家庭和朋友的聚會上,都能夠經常聽到這首歌的演唱。然而,這首歌現在在法國主要被視為一首兒歌,但它的起源和具體含義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wiki:連結

德布西『版畫』樂譜購買

Henle Urtext Edition

這是亨利出版社(Henle Urtext Edition)的德布西《版畫》(Estampes)的鋼琴獨奏版樂譜。亨利出版社是德國的一家音樂出版社,於1948年在慕尼黑創立,由音樂學者及作曲家Günter Henle成立,他的目標是出版最精確的Urtext版本樂譜,並保證其品質與可讀性。

“Urtext”這個詞源於德語,意思是”原始的文本“。是指這份樂譜是根據作曲家的原始手稿,或是最早的印刷版樂譜來製作的,並且在編輯過程中,儘量保持忠實於作曲家的原意,避免加入過多的編輯者自己的詮釋和修訂。

Durand & Fils

Durand & Fils是法國的一家音樂出版社,該出版社在德布西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出版過他的許多作品,所以他們的版本通常被認為是非常可靠的。

與亨勒的Urtext版本相比,Durand 的版本可能會包含一些編輯者的詮釋和修訂,但這並不意味著它的品質就一定較差。有些人可能更偏好這種版本,因為它可能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指導,如指法或踏板使用等。

非常謝謝你的閱讀,我是RosyArts。

歡迎按讚留言分享!你的支持就是我的最大動力!

看更多相關文章?歡迎到RosyArts古典音樂專屬頁面:連結

延伸閱讀:

德布西的《沉沒的教堂》—— 探索深海的伊斯古城 | 創作背景與音樂分析

《紀念海頓》拉威爾與德布西 – 看音樂字母法的巧妙運用

德布西《中斷的小夜曲》異國風情的突兀!創作背景與音樂解析

法朗克與19世紀法國音樂:一場交織旋律與創新的華麗舞會 | CÉSAR FRANCK

新德國樂派與布拉姆斯:傳統與創新的音樂論述 | NEW GERMAN SCHOOL

You may also like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