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曼尼諾夫] 鋼琴奏鳴曲第2號 | 1913年與1931年版本比較

by RosyArts

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奏鳴曲是一首浪漫且技術挑戰性極高的作品,多年來吸引了眾多鋼琴家。這部作品以其豐富的調性複雜性和情感深度,被認為是鋼琴曲目的高峰之一,此奏鳴曲於1913年創作,並於1931年進行了修訂,因此本文將從創作背景出發,詳述兩個版本的比較。

創作背景

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生涯中,他創作了三首重要的奏鳴曲。這其中包括兩首鋼琴奏鳴曲,以及一首大提琴奏鳴曲。他的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創作於1913年,是他對早年的朋友普斯曼(Matvei Pressmann)的致敬。

這部作品的創作始於1909年,當時他剛完成了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的創作。然而,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作品。他花了四年的時間,終於在1913年,在德國的德勒斯登完成了這部作品的創作。

初版問題

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的原始版本在形式上被認為相當複雜,技術上的要求也極高,體現了深厚的浪漫主義情感。但拉赫曼尼諾夫對於他的作品以及來自外界對他作品的評價都十分敏感。他曾經自嘲他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為「供大象演出的音樂」,是因為這部作品在音樂質地和樂器使用上都相當厚重。他希望在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中,用鋼琴來創造出與管絃樂相似的音效。

但是,當這部作品在1913年首演時,卻受到了相當冷淡的回應。有評論甚至認為,如果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是「供大象演出的音樂」,那麼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則是「供牛演出的音樂」。拉赫曼尼諾夫本人也認為他無法完美地演繹這部作品,因此並未留下這部作品的錄音。

1913年的報紙

1931修訂版的誕生

原始版本拉赫曼尼諾夫並不滿意,於是他決定重新修訂這部作品,主要從簡化織體和壓縮篇幅兩方面進行。在1913年,他已經是一位成熟的作曲家,且在鋼琴演奏方面有著傑出的造詣。但這部作品仍在當時引發了一些爭議,尤其是關於其結構連貫性的問題。

因此,拉赫曼尼諾夫在1931年對這部奏鳴曲進行了大幅度的修訂,他精簡了部分段落,去除了一些被認為過於複雜的部分,並且在整體架構上進行了調整,讓作品更具清晰的形式感。這個修訂版本在保留原始版本的浪漫主義特色和技術挑戰的同時,也更具結構的整體性,因此更易於被接受和理解。

霍洛維茲的影響

1938年夏天,拉赫曼尼諾夫與著名鋼琴家霍洛維茲對第二號鋼琴奏鳴曲進行了共同研究。霍洛維茲在審視了兩個版本後都不太滿意,於是拉赫曼尼諾夫同意授權霍洛維茲無限制地修訂此曲,直到他感到滿意為止。霍洛維茲在修改後多次演出這首奏鳴曲,並分別在1968年、1979年和1980年錄製了這首曲子。

後來的演奏與錄音

由於原始版本的音樂思想複雜,大部分的演奏者都認為無法完全掌握其結構和技巧,因此現在真正演奏原始版本的錄音並不多。大多數的鋼琴家都傾向於演奏1931年修訂的版本。然而,由於拉赫曼尼諾夫同意霍洛維茲修改奏鳴曲後,許多鋼琴家也躍躍欲試,想將原始版本和修改版本進行拼貼,形成這部曲子在演奏上的另一大特色。

但無論是1913年的版本還是1931年的版本,都對演奏者的技術和音樂理解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這也正是為什麼這部奏鳴曲能夠吸引眾多優秀鋼琴家進行演奏並且提供各種各樣的詮釋。

兩版本樂章比較

第一樂章 – Allegro agitato(快速且激動)

在1913年版本的第一樂章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擴展的發展部。在此,拉赫曼尼諾夫使用複雜的對位法和密集的和聲來創造緊張和戲劇感。發展部分還包括一段演奏者必須以極快的速度演奏雙音符的段落,這需要演奏者有出色的技術技巧。

而在修訂的第一樂章中,拉赫曼尼諾夫精簡了發展部,使之更加集中和簡潔。他省略了一些較為複雜的對位段落,選擇了更為簡潔、透明的質地。此外,1913年版本中的雙音階段落也被簡化,使其對演奏者更為親近。

第二樂章 – Non allegro – Lento(不快-緩慢)

原始1913第二樂章具有更精緻的中段,拉赫曼尼諾夫在此處編織出複雜的多聲部紋理。演奏者必須在多層次的旋律線條和和聲中導航,這不僅需要技術上的嫻熟,還需要對音樂架構的深入理解。

而在1931年版本中,拉赫曼尼諾夫簡化了第二樂章的中段,移除了一些多聲部層次,創造出更直接、親密的音樂表現。這讓演奏者更能專注於樂章的旋律內容和情感細節。

第三樂章 – Allegro molto(非常快)

在1913年版本的第三樂章中,包含一段展示演奏者技術和控制力的華麗cadenza(指在一首音樂作品,尤其是在演奏會風格的作品(如協奏曲)中,為獨奏者預留的部分,通常包括了華麗的技巧展示和即興演奏元素)。這個cadenza需要快速的指法、精確的發聲和敏銳的節奏感才能正確演奏。

修訂的第三樂章不再包含1913年版本中的華麗卡登薩。且赫曼尼諾夫引入了一個更為緊湊、主題相關的部分,這強調了主要主題的發展,並為整體結構增添了更強的凝聚力。

比較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的兩個版本,1913年版本代表了浪漫主義技巧和複雜性的巔峰,而1931年版本則反映出更成熟、精緻、易於接近的風格。

結語

在探討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的兩個版本中,我們可以見證到一位偉大的作曲家如何在創作的過程中進行自我反思和修正。從1913年的原始版本到1931年的修訂版本,這部作品經歷了從浪漫豐富到清晰精練的演變。

這兩個版本也提供了演奏者極為寬廣的演繹可能性。他們可以選擇追求原始版本的浪漫主義狂放與情感的深度,或者可以選擇修訂版本的形式感與音樂語言的清晰性,也可以在霍洛維茲的引領下,將兩個版本巧妙地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詮釋。

歡迎接著閱讀:拉赫曼尼諾夫 第二號鋼琴奏鳴曲 5版本比較 | RACHMANINOFF’S PIANO SONATA2

看更多古典音樂相關文章?歡迎到RosyArts古典音樂專屬頁面:連結

IMSLP:連結

You may also like